Friday, October 29, 2010

基本科學定律

以下是從紐約時報 - unpopular science擷取過來的。讓我們用父母的眼光來回顧一下基本的物理定律。小時候一定沒有這麼深的體驗。

我們的一天由牛頓第一運動定律:慣性定律開始。

牛頓告訴我們:靜者恆靜,動者恆動。物體在不受外力下,維持在原有的狀態。



...直到,受到外力,改變物體狀態。


牛頓的第三運動定律-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告訴我們:物體間的作用力與質量成正比,兩者大小相等,方向相反。這點我們可以從冰箱的內容物和對我們的吸引力上證實。



當然,更不要忘記。一個牛頓力定義了重力加速度的單位。一個小宇力代表早上叫一個五歲小孩趕快吃早餐 刷牙 洗臉 換衣服,穿上鞋子和外套趕著去上課所花的力氣。


以上只是我的斷章取義,胡亂註釋。正文請看紐約時報 - unpopluar science
希望不會被告。

Monday, October 25, 2010

孤獨的一小點

就在博士班該結束的時候,我反而脫離了工作簽證身分,在十月變成一個領獎學金,不用繳稅的學生身分。當然生活照舊,變成學生身分並不能把負責六個計畫變成只要一個計畫就好了。原本掛名的單位,正好在九月時對院裡的人員國籍進行統計,終於達到擁有六十個不同國籍的在院裡。

國際化的程度一直是研究單位競爭力的指標,擁有越多國籍的人在一個單位工作,通常代表具有一定程度的研究水準,能夠吸引外國人來參加。例如我們實驗室有三十個人,總共有十三個不同國籍,常常被拿來當做對外宣傳的樣板。

不過仔細看圖上國籍的分佈,其實也沒有那麼好。研究人員的國籍還是以比利時為主,鄰近的英 法 德這些科學研究很發達的國籍總數不超過一百個人,願意遠渡重洋的美國人也沒幾個。所以我們的研究水準還是有待加強。

至於我這個在地圖上孤獨的一點,不知道該鼓勵更多人一起下水,來這個寒冷又鳥不生蛋的地方,還是應該找好一點的單位。

VIB_news-201009

Wednesday, October 13, 2010

險路勿進

在blog上胡說八道比寫論文簡單多了。今天就來說說世界的險惡。

我的險惡世界是由所謂文章引用指數構成。每個科學期刊每年都有一個引用指數,老師未來幾年還有沒有工作,拿不拿得到計畫,就靠這些邪惡的數字。數字越高,通常工作比較有保障,其他老師跟你講話時態度也比較好。我們常常聽到的科學(Science)和自然(Nature)期刊點數有29和34點,在我們院裡面要發表在5點以上的期刊才能當做老師當年的發表,所以發表兩篇文章在3點的期刊還是拿到0分。

我和一位老師合作的計畫已經有一些結果了,他試著投到Nature上但是被退回來(我的名字沒有在這一篇),但是期刊的評鑑是鼓勵再投,所以他還在努力加資料。原本的計畫是我下個月開始也要用我的結果寫一篇,這樣我就可以引用他的發表,同時加上他沒有用來發表在Nature的資料。

每個星期五是Science出刊的日期,我依照慣例檢查寄來的文章標題。有一篇文章的標題讓我感到隱隱不安。點進去一看果然惡夢成真,名古屋的實驗室找到幾乎一模一樣的一群基因,雖然我們找到的比他們的多,切入的方法也不一樣。但是在現實的世界,一旦別人搶先一步發表,想要再進到好的期刊幾乎難上加難。

ps1. 重新整理內容,把我的結果(和名字)加進去後已經送給Nature了。目前看起來不太樂觀。

ps2. 下星期老闆們要被評鑑表現,而且是所謂的外審(聘請外面的人審查),每個人都神經緊繃。

Saturday, October 9, 2010

Bravo Nobel Foundation and Happy Birthday Taiwan!

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頒給了深陷苦牢的良心犯。終於有一個西方國家不再畏畏縮縮,敢大聲告訴邪惡帝國:你們錯了。
"Mr. Liu and the Chinese should be proud. Beijing should be ashamed."

當然也是給台灣國慶最好的禮物。我們最引以自豪的就是自由,而且是經由憲法對人民的承諾。不是任何一個人或執政黨可以剝奪的。
喂!那個在總統府上班自以為正直的法學博士,我怎麼聽不到元首級的評論?